大数据、云平台、智能制造,随着时代的发展,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观越来越普遍。如今,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造业等领域的智能升级也在悄然进行。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10月17-19日在南京举行。近日,记者来到南京江北新区,探访了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数字公司”)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深入了解智能制造在工业生产中是如何运用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南钢是那种一把汗水一身灰的钢铁企业,工人在高温下工作,十分辛苦。但这次走进南钢宽厚板厂时,生产车间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工厂内没有工人,只看到板材有序的经过一道道工序,最后制成钢板。在宽厚板厂的指挥中心可以看到,厂内通过板坯库自动化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板材深加工产品管理系统等控制板胚工艺质量,自动检测板面质量,模拟系统大数据实时收集动态数据,更加精确地打磨产品。
南钢始建于1958年,是江苏钢铁工业摇篮。近年来,南港转型升级,创新实践JIT+C2M模式和全员合伙人制度,打造“2+3+4”的国际级、国家级及省级高端研发平台,构建钢铁和新产业“双主业”相互赋能的复合产业链生态系统。
南钢宽厚板厂自动化信息化车间主任徐宽广介绍,南钢实行订单“智”接、计划“智”组、坯料“智”动、生产“智”控、质量“智”检、物流“智”联、管理“智”显、系统“智”优,“信息准确畅通、及时共享”。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搭建,南钢物流、人流、能源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信息共享、业务集成、并行协同的局面,生产经营已经初步实现两化融合下的闭环控制和良性循环,企业正阔步向现代化、数字化、精益化的智能工厂迈进,有力地促进了南钢板材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
多年来,南钢积极参与中国桥梁建设,始终把提供优质的桥梁钢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作为最高目标。这次,南京长江大桥大修全部采用南钢钢板。
在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记者同样感受到智能制造给企业带来的变化。
中车数字公司通过“平台+产品+服务”模式,集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运营为一体,向国内外制造企业输出综合性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站式,精益化、智能化、平台化服务。
在工厂内,记者看到一个类似快递柜的箱体,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个智能料箱。工人在工作的时候,可通过这个智能料箱,采用便捷的上架作业、下架作业,有些零部件,只要刷脸就能从这个箱体内取出。这样既加快了工作效率,又方便物料管理,根据箱体的数据就能够知道材料的使用情况。
另外,中车数字公司联合中国移动、中兴合作成立了5G应用联合实验室。公司副总经理、市场总监郭凯介绍:“原来在4G的情况下,下载速度最多10MB/s,现在我们在实验室测试的5G的下载速度是800MB/s-900MB/s,大大加快传输的速度”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智能制造产业园现有企业13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规上企业98家。园区围绕新区“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全面对接江北新区“两城一中心”建设,构建“1+1+X”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推动高端智能制造装备、高端医疗器械装备和金融机具等重点产业;努力发展“5G+”、“北斗+”国家级特色应用平台;在集成电路和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部件和新材料上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