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南京

集合多种社会力量办养老,南京综合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

2019年05月09日
 近期一组数据显示,南京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6.8万人,占总人口21%,而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到99.65万人,占总人口14.3%解决养老服务问题成为了南京市民生发展的重点全国大城市养老服务工作会议暨全国养老服务推进会议于58日至10日在南京召开,在此之际记者走访了南京4家养老服务机构,看看南京在提升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社区医院转型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不断拓展
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他们需要在日常的生活照料基础上,提供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医养结合”成了一种潮流。
不分社区医院开始转型提供养老服务,位于雨花台区的和怡老年照护中心就是这么一家由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它将利用率不高的床位整合转为了养老床位。作为一家社区医院,该中心收治的多为高龄、失能、多病的老人,每日专业医生进行巡检,并定期评估老人健康问题,及时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因中心床位有限,机构还为社区70户困难家庭提供了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在老人家中安装监控报警设备,一旦出现意外,机构随时可以派出医生或工作人员前去救护。
(和怡老年照护中心内的大屏显示老人家的监控画面)
赛虹桥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明飞表示,希望卫生资源能够向养老倾斜,把健康管理、家庭医生、家庭床位、看护护理、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完全融为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做养老,一定会发挥‘1+1>2’的效果。”
除社区养老机构外,一些民营养老院也发展起来医养结合的模式。在九如城(千手)康养中心,记者看到如同医院,中心内设有不少治疗室和专业的医疗器械,为老人提供不同的医疗康复服务。据了解,该中心专注“大养老、强康复”的特色,邀请了2位康复博士长期入驻,为有医疗需求的半失能、失能、认知功能障碍的长者提供专业医康养护服务。与此同时,九如城还推行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融合发展,将医康养护服务从机构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九如城康养中心的治疗室)
目前,南京市已形成“养老机构办医疗、医疗机构办养老、两类机构签协议”医养结合模式,并实现医养结合型养老院、养老院医疗护理医保支付全覆盖。近两年,全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从105家增加到198家,新增医养结合型床位5227张。
引入社会资本 提升养老综合服务
大城市养老一直存在设施用房短缺、公办养老机构供给不足、专业化程度低等难题,为此,南京市引进社会资本,通过大力推行公办民营、鼓励市场参与等形式,盘活养老市场,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品质。
“他们住这,我们家属很放心。”市民万女士父母年过八旬,在鼓楼区的朗诗常青藤睿城养老中心已经入住一年多了,万女士对养老院提供的服务表示相当的满意,“我们家老爷子一开始不适应这个,有什么事还给我打电话,后来慢慢适应了,也不给我打电话了。他床头有个铃,一按铃,服务员就来把事情解决了。”
(朗诗常青藤睿城养老中心内部)
朗诗常青藤睿城养老中心是苏宁睿城小区地产项目同步配套的养老设施,由街道招标引进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运营,学习海外先进管理理念,采用严格的管理标准、服务流程,服务人员对老人基本做到有呼必应,所以深受老人和家属的欢迎,开业仅1年时间,床位几乎已经住满。
相比公立养老机构,很多民营养老服务机构走的是中高端路线,提供更加多元化且有特色的服务。比起养老院,银城红日养老公寓看起来更像是一家酒店,内部装饰复古又温馨,老人在此自在地唱歌、聊天、玩游戏。
(老人们围坐一起欢快地唱歌)
银城东方颐年总经理朱咏田介绍说,银城红日养老公寓内入住的约52%是失智老人,他们为这些老人提供复健服务,“采用一些生活疗法、音乐疗法、回忆疗法,通过一些非药物的治疗,能够帮助失智老人做一些身体机能的改善和康复。”
为满足老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养老需求,南京加强“行政主管部门联动、行业协会互动、政策引导推动”,促进家政企业、餐饮企业、物业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市场组织转型从事养老,目前全市现有市场企业经营的养老服务组织已有20多家。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审核员:张超 丁永龙 王会敏
  • 责任编辑:潘容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