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政综合

新时代,把江北新区打造成南京“新主城”

2018年11月21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把江北新区打造成南京“新主城”

在中国城市发展历程中,南京是最具代表性的用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建城的城市之一,城市依山依湖顺势发展,人与江、湖、山、城和谐共存。 

改革开放40年来,南京城市规划与建设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一方面,南京在学界、业界与政界中培养且汇聚了众多城市规划建设人才,形成百家争鸣、共筑城市梦想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富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了一批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项目和举措。 

新时代,南京可将江北新区打造成为“双主城”中的“新主城”,进一步增强江北城市发展功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区域发展层面做出许多有借鉴价值的规划探索  

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历程,引领区域发展是最突出的规划建设经验之一。 

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江苏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转变,以上海为中心的苏南板块快速发展。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南京基于城市发展需要,在区域发展层面做出许多对中国区域发展具有借鉴价值的城市规划探索。 

其中,上世纪90年代后对南京都市圈的规划建设探索,奠定了此后近20年的区域发展方向。2003年《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获江苏省政府批准,在南京都市圈框架下城市群合作探索不断推进,南京都市圈成为全国跨省合作发展的典范之一,并为后续《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大区域发展规划奠定规划基础。 

同时,为夯实区域地位和发挥区域核心城市功能,南京内部空间规划调整协同推进。2001年,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城三区”基本城市布局,江宁、浦口、六合等区划调整顺势而为。“跨江发展”与“南延东进”等同步实施,以禄口机场、南京南站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支撑体系,南京区域功能进一步强化。 

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核心城市为发展目标,以区域与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为支撑,不同尺度的发展性规划组合,对南京经济地位的快速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城市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规划案例。

江北新区初步建成创新发展产业集聚高地  

纵观南京的城市发展史,江南是千年古都所在地,江北开发相对较晚。直到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江北开发才迎来重要转折点。自2015年正式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江北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新区直管区经济发展优势初现,已初步建成南京创新发展的产业集聚高地。 

江北新区是长江经济带上发挥经济引领作用的重要枢纽,是在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上具有示范作用的经济发展高地。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格局的调整,未来江北新区将进入高质量和高水平建设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南京需将江北新区打造成为南京“双主城”中的“新主城”,以进一步增强江北城市发展功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合理调整区域内外关系

完善经济社会空间结构  

不过,江北新区当前的发展水平尚不足以充分发挥应有的区域功能,“新主城”规划建设进展较慢、矛盾较多、困难较大。 

一是强化与发挥新区区域功能的发展路径不够明确。江北新区的发展与区域总体发展格局紧密结合,才能准确谋划新区的发展前景和实现路径。从长江经济带到南京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再到跨省合作与拥江发展,江北新区的区域定位和区域功能虽然很高,但实现路径较为模糊。 

二是城市发展基础较弱。江北新区面积大但经济不够强,2017年浦口区与六合区经济总量之和仍低于江宁区。与中心城区相比,新区发展差距较大,处于发展层级高而基础支撑弱的状态。 

三是城市建设质量较低,发展效率与发展质量兼顾不足。江北新主城城市建设,既要满足当下所亟需,也要有百年之计的考量。 

四是空间结构有待梳理。新区与腹地的空间结构不清晰,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虚实支撑通道建设有待加强。 

五是制度红利利用不足,城市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江北新区、浦口区、六合区在以发展性职能和管理性职能为主的城市治理系统上有待进一步整合,跨区空间发展思路有待统一,城市建设、管理与运营的合力不强。在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有利可图之事”往往吸引力强,而“无利可图之事”则需上层政府指派或督导,但“人民的城市”民生最大,往往“无利可图之事”却可能最为民生所系。因此,新时代江北新区区域引领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区域内外关系的合理调整与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完善。

五方面着手,推进新时代江北新区规划建设与治理  

江北新区新主城在新时代的规划建设与治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新主城规划建设要遵循历史与区域融合的发展脉络。城市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遵循自身独特的发展演化规律,找准城市发展的“金线”,准确勾画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江北新区要积极探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增强国际职能,建成引领江苏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枢纽。同时,江北新区要从多点发展走向整合联动、内聚外联,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建设门户城市的地缘优势,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功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大政方针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主城规划建设亟需新时代“新主城战略”支撑。就南京内部空间结构而言,江南和江北是最突出的两极,二者的发展模式、发展关系、相互作用,是长期困扰南京整体提升的重要议题。十几年前,笔者与诸多学界同仁共同呼吁加快江北完整城市功能建设,曾于2006年撰文呼吁南京的跨江发展,需从中心市区扩张型的跨江发展,转变为跨江开发兼并型的发展模式,通过赋予江北完整的城市发展功能,整合江北发展禀赋资源,走独立发展之路,待江北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和能级后,再纳入南京新都市空间一体化构建之中。2011年、2015年、2017年,笔者连续撰文及在各类重要会议上呼吁南京建设江南江北“双主城”。可以说,“新主城”战略将是新时代深刻影响南京发展格局的“新都市计划”的重要内容。 

第三,新主城规划建设要超出传统城市主城范畴。江北新区主城是创新性的城市规划建设探索,新主城、新腹地构建要有创造性思维。江北主城是苏南苏北的联合主城,是苏皖的合作主城,是长江经济带的枢纽主城,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域性新主城。为支撑江北新主城的建设,江北新区发展对内要形成发展“闭环”,对外要采用“发展破界”的策略,力促区域同城化,打破地域身份边界,突破阻碍资源汇聚的各种屏障。在城市空间格局调整上,一方面要通过规划调整,加快江南主城服务全省的部分职能向江北转移与培育;另一方面,面对长江阻隔和江南城区及众多发展板块的资源截流,江北高质量开发更要“自力更生”、积极谋划,解决好与江南联系强化后所产生的城市功能与需求转移的问题,保障后发优势与资源优势的发挥。 

第四,新主城规划建设要依托自然山水大格局。与自然山水共存共生,是南京城市建设的宝贵经验。新主城建设要充分遵循自然山水基础,打造山水新城。当下,首先要做好江北沿江高强度开发的空间修复及空间保护工作。长江是江北新主城最重要的名片,新主城建设要成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典范。要珍惜岸线资源,加快长江岸线功能修复,建立沿江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打造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又极具经济增长活力的世界级公共滨水岸线。其次,江北新区将进入长江通道大规模建设的发展阶段,要做好过江通道整体性发展规划,做好经济环境发展效应评估和长江沿岸保护性开发规划,充分利用交通通道所带来的发展机遇,避免发展资源的低效利用。再次,加快新型城市生态体系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山、湖、江的空间关系。 

第五,新主城要打造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城。要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节,在公共服务设施、内外部公共交通、城市水环境治理、空间景观塑造、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同时,借助当前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及时提升发展短板。当前,江北通过一批创新型大企业的引入,奠定了创新发展的产业基础。要借机快速建立全体系创新发展链,在科教研发衔接、创新空间体系、创业空间成本控制、创新环境设计等方面形成发展合力,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奠定基础。同时,梳理、整合、提升江北新区、浦口区、六合区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职能,优化职能交叉环节和内容,充分协调部门利益,以高效解决民生诉求为中心,探索建立一个高效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作者陈宏胜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建筑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王兴平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钰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建筑学院博士生。)

  • 来源:南京日报
  • 审核员:张超 丁永龙 王会敏
  • 责任编辑:葛梦梦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