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政综合

南京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12.4% 全省第一

2018年09月17日

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全省第一

将开展更多常态化活动,分年龄分专业开展“科普游” 

上周末,江苏省和南京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轮番热闹上演。为期一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也见证了省市公民科学素质逐年提升——南京公民科学素质达标率从2015年的11.8%跃升至12.4%,居全省首位。但热热闹闹的科普日活动背后,仍需冷静思考,12.4%的达标率意味着每千人中,只有124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常态化的科普宣传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悉,除了每年5月的科普宣传周和9月的科普日大型集中活动外,我市还有大批科普志愿者走进社区和学校,进行常态化科普宣传活动。 

南京理工大学大二学生王冉介绍,他们的科普小实验团队成立于2016年,定期在南京的一些小学和社区,通过展示科学实验、科学小故事等形式介绍科普原理。不过,王冉坦言,科普宣传因为是公益性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活动经费的筹集,很多实验需要事先不断演练,才能在演示时达到理想的效果,但多次实验需要的材料费就是一大问题。虽然团队定期开展科普活动,但有时因为缺少关键的材料而导致很多有趣的实验无法做成,科普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除了经费,科普志愿者也面临“青黄不接”。南京师范大学的丁兆宸团队主要做保护江豚的科普宣传,因为项目特殊性,他们常常需要进行野外江豚观测,带领市民参与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等活动。“现在我已经大四了,正在准备考研和找工作,虽然很喜欢做科普宣传,但时间确实有点不够用了。”丁兆宸说。

一边是市民科普需求极大,一边是宣传供给不足,如何改进?搭建常态化平台,进行专业科普势在必行!

南京五老村小学早在2016年就开始引进科学课,并配备专门的科学老师,真正实现了科普月月有、课程周周上。课堂上,科学老师常常穿着白大褂,通过“真枪实弹”的实验,和学生们一起探究科学背后的奥秘。据了解,像五老村小学这样通过专业老师配备、引进外地成功模式的课程改革,在南京小学中已有不少。 

“转变宣传观念,不断改进科普形式,对孩子来说效果会更好。”游府西街小学校长万代红说,现在学校的科学课有多样形式,包括变魔术、讲故事、小朋友自己动手等,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摸、去感受,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当然,仅限于在课堂上讲讲肯定是不够的,接下来,学校将带领学生前往各产业园区参观甚至是动手实验,让他们从实践中养成热爱科学的习惯。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确需要更多常态化的科普活动,以及细分专业的科普宣传等。”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孟亮介绍,市科协每年举办100场的科学大讲堂和400场的社区科普大学,这些都是常态化的科普平台,而今后,根据不同的人群,科普宣传将分出等级,“比如,今年2月,我们针对小学生推出的南京科普游已经根据年龄来分类,下半年我们会根据场馆的专业方向来细分游览路线,让科普游针对性、专业性更强。” 

  • 来源:南京日报
  • 审核员:张超 丁永龙 王会敏
  • 责任编辑:葛梦梦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