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NBS精品 > NBS面对面 > 视频

老兵邢青松:固城湖大堤上的旗帜

2019年12月30日

 

【导视】

【解说】他在前线火线入党

【同期】我的首长他跟我讲,他讲我是党员,我先上。

【解说】放弃“金饭碗”下海经商,他却欠下巨额外债。

【同期】那个时候说100万的话,在90年代,你这一生一世你都还不清。

【解说】成为村党总支书记后,他上任的第一天语出惊人。

【同期】我的永成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000万,我一报出来以后,大家好多人用眼光都看着我。

【解说】初心不改底色不褪展望未来他也有自己的“小目标”

【同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

【解说】《城市面孔》老兵邢青松:固城湖大堤上的旗帜,即将播出,敬请关注。

【主持人出镜】

南京市高淳区水网密集,水产养殖业兴盛。提起这里的固城湖大闸蟹,有一个人不得不说,这就是邢青松。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淳区砖墙镇永成村党总支书记。邢青松有着诸多的头衔,而他最看重的,是曾经参加过前线作战的退伍军人这个身份,他说,这是他的人生起点和人生底色。【主持人和邢青松见面寒暄】

【主持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算见到了,邢总您好。

【邢】欢迎欢迎,欢迎您来到我们螃蟹博物馆。

【主持人】我看这照片里哪位是您啊?

【邢】这个(指出来)

【主持人】站在最中间C位啊。您刚才说到咱们这个螃蟹节有十九届了,十九年,你说咱们人的一生当中有多少个十九年啊,几乎是贯穿了您整个最黄金的年华。

【邢】对!我是我们从一届到十九届(都参加了),我是螃蟹节的见证者,也是螃蟹节的参与者,更是螃蟹节的受益者。

【落座访谈】

【主持人】今天我们是来到您的螃蟹产业园。其实说实话,我刚刚一踏进您的产业园的大门,就看到了各种各样以螃蟹为原型的各种标志,然后还有一些logo。其实给我的第一印象就觉得您对螃蟹事业真的是有着非一般的专注和感情。所以今天我也想来跟您聊一聊您的螃蟹事业。我在昨天的采访准备工作当中,其实有一点是特别吸引我的,就是您最开始的身份的转变。

【同期】我18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要求报名参军,1983年,终于圆了我的梦,我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

【解说】1985年,在枪林弹雨的老山前线战场上,邢青松火线入党。也是从那时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凡事冲在最前面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同期】我们在战场上,一般都是党员冲在前。那个时候我还不是党员,我们在一起有一次战斗中,他这句话确实以后我都记了一辈子,到今天我都记忆犹新,然后我就积极要求在前线火线入了党。我想我入党了,入党以后也要成为他这样的人。

【解说】退伍后,邢青松转业到高淳的一家银行上班。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他带着一腔热血下海创业。

【同期】我在部队立了战功,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政府给我们安排了工作,然后我就分在银行工作。改革开放的时候,就是一部分人要下海,一部分人富起来,所以我也响应这样的一个政策,主动下海经商。那个时候我年纪确实很轻,28岁,血气方刚所以我说国家有这样的政策,我先下(海)。

【主持人】其实我能想象得到您当时放弃银行的工作到下海,肯定很多人不同意对不对?

【同期】对。那个时候我们银行待遇也很好,所以连我的父母、家里的亲戚朋友,包括我的战友都反对。有好多人不知道我的人说,这个人肯定给银行开除了。我的父母生了三个女儿, 就我这一个儿子,他怎么能肯让我从银行这么好的单位出来啊。

【主持人】父母的落差基本上从天上到地下

【同期】那肯定不行啊,他那个年代,我父亲现在七十几岁八十来岁了,他那个年代的人理解不了啊。

【主持人】怎么反对的呢?

【同期】父母他不许你出来干。他讲你出来干的话人家以为你出什么问题了他们都没有面子,你在银行这么好的工作,你为什么出来到市场上卖鱼卖虾,现在到田间养螃蟹。

【解说】在周围人的劝诫、阻挠、不解和惋惜声中,邢青松还是毅然放弃了“金饭碗”,投身螃蟹的养殖和销售中。

【主持人】大家都不太理解您的举动,当时您的心理活动状态是怎么想到要去下海创业来做螃蟹这一块的?以前有接触过吗?

【同期】当时我们高淳信息比较闭塞,再一个我们高淳人出去以后 “高普话”(高淳普通话)讲的也不好。到其他地方去了,我们在部队有时候,我们好多人听不懂我们的“高普话”(高淳普通话),所以主要是语言不方便的情况下,好多人都不敢出去。我们的产品,你比如讲螃蟹,当时螃蟹价格很高,我最记得半斤(重)的螃蟹要卖到300多块钱, 当时那个年代要卖到300多块钱。

【主持人】300多块钱,那真的很贵了!

【同期】所以我们本地人都一般不出去销售,是外地人到我们高淳来拿螃蟹,拿它到其他地方去卖,所以好多事情就是我们养螃蟹的人,没有话语权,没有主动权。

【解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高淳人,从小生活在鱼米之乡,让邢青松对水产品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立志要把固城湖的螃蟹做成全国知名品牌。当时的邢青松认为,只要货好,不愁没有市场。

【主持人】我想问您当时的创业的过程顺利吗?一开始

【同期】很难。当时我也不懂,对这个螃蟹真的是个外行。然后我在上海,我到那边去卖。100块,挣5块钱一斤,结果没想到的是什么,就是螃蟹它是水产品,它有水分。你比如讲一个平4两的螃蟹,在高淳是4两,你到了上海很可能只有3839, 当时的价格就是说,你4两(重)以上的价格就是100块,4两以下 38 39的螃蟹,也只有90块,甚至85块,没想到到了上海亏钱。

【解说】从1992年下海,到1994年,两年的时间里,螃蟹没有为邢青松带来预想中的盈利,反倒让他欠下了100多万的外债。

【同期】赔了这么多钱,你不管到哪个地方去上班,你永远都还不了这个钱。那个时候说100万的话,在90年代,你这一生一世你都还不清。那个时候走投无路啊,不敢面对,不是说不给钱的问题,那个时候是没有钱给人家,饭都吃不起。

【主持人】关起门来躲债的时间有多长?

【同期】一个下半年

【主持人】半年,整个半年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

【同期】对。当时我抽烟,那个烟不好,一两块钱的烟,整条整条摆在房间里,那个时候她(妻子)也没钱,她去赊过来以后放在家里。

【主持人】爱人怪您吗?

【同期】她也没怪我。

【同期】邢青松的妻子 李爱珍

欠了那么多债的时候,我们俩在家里面算账,真的是抱头大哭。那个时候确实是挺艰难的,凭我当时在石油公司上班,几百块钱的工资(维生),然后(邢青松)因为心情不好,我还得买一条烟给他抽。记得有一年把他关在家里面,整整一个月都没有出门,然后外面的人在讨债,都是我一个人去应付。

【解说】即便在今天看来,100多万也是一笔沉重的债务。但是作为一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硬汉,邢青松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击垮。

【同期】那个时候其实我,作为我来讲,虽然讲亏了这么多钱,我的精神没有崩溃。

再大的困难我都挺过去,在哪里跌倒就在哪爬起来,比起我牺牲的那些战友,我们已经好多了。我们在那个环境下都能生存,我说到了回来以后,虽说是亏了一点钱,这个命没有亏掉。

【主持人】其实听您说到这儿,我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头三年创业在亏了100万的情况之下,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了,但您当时坚持了下来,我觉得这段当兵的经历应该是对于您今后对付事业上的一些挫折,应该起了一个非常积极和正面的作用。

【同期】对,没有这段经历也不可能坚持这样下去。

【解说】经历了半年的低潮后,邢青松振作起来,着手深入分析市场行情。妻子依旧在背后默默支持,协助他跑销售。村里的农民兄弟更是主动向他伸出援手。

【同期】当时确实是我们的农民兄弟一步一步地把我扶起来了,让我们把螃蟹去收购,把螃蟹卖完了,挣了钱以后再把借款还给他,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这样做起来的。 

【主持人】其实说实话,当时您身边的农民兄弟们把螃蟹赊给您去卖,他们有没有想过说咱们要是继续亏,或者说还是不赚钱,该怎么办?怎么说服他们呢?

【同期】因为平时我在收购螃蟹的时候,跟他们养殖螃蟹收购螃蟹打交道的时候,我这个人他们也很认可,他们知根知底,虽然亏了这个钱,不是说是把这个钱用其他地方去了,是真正的在营销上面亏掉的,他讲你应该有这个基础,我们赊给你能挣得回来,他们很相信我。

【主持人】是对您为人的认可,还有能力的认可。

【同期】他对我们很认可,其实我们在这几年在一起,大家都很相信我。

【解说】为了不辜负村民们的信任,邢青松一直在探索新的道路,从哪里栽了跟头,就要从哪里站起来。

【主持人】您当时的扭转局势的一个经营理念和模式是什么呢?

【同期】我在螃蟹的规格品质上栽的跟头,我要把这一块怎么样做好。所以每天,我把小的螃蟹,每天我都拿着5斤、10斤的,我自己蒸自己煮,我看螃蟹,你比如讲螃蟹活的,我看一下里面的肉、黄、膏是多少,然后煮了再实验,再看到底螃蟹怎么样,所以我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实验,我对螃蟹一步一步的,我就能越来越了解螃蟹。到现在为止,螃蟹活的,你在这个地方爬,我知道这个螃蟹的黄有多少?它的肉质有多少?它的饱满度有多少?这个我都能把它分析得一清二楚。

【解说】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邢青松还花费20万元购置了一台激光雕刻机。

【主持人】我还记得有一年我过来吃螃蟹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在咱们螃蟹壳上,其实看到您的名字,其实说实话我几年前就已经知道您了,但是因为今天咱们采访第一次见到您,那个时候我就在想,怎么会有人想到要把“(邢)青松”这两个字刻在螃蟹的壳上?

【同期】我要让消费者知道我这个品牌,我这个品质,主要是为这个目的。我把我自己的名字打上去,如果质量不好的话,发现质量不好,消费者可以来找我我来认账。如果讲我螃蟹进了饭店,我当时跟饭店那边也承诺了,我说你十个螃蟹只要有一只螃蟹不好,你在餐桌上,这桌菜我全买单。

【解说】靠着诚信经营,邢青松的品牌打响了名声。来自固城湖的螃蟹不但卖到了全国各地,还领取到南京市第一张水生动物自营出口资格证书,远销海外。

【解说】2001年,首届固城湖螃蟹节开幕,固城湖螃蟹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市场的供销两旺让邢青松的生意也跟着火红起来,那一年他实现扭亏为盈,赚到了20多万元。自己赚到了钱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让其他农户也能靠螃蟹发家致富。2008年,他牵头成立了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

【主持人】当时怎么想到从一个人开始干这个事儿,到去要成立一个合作社?

【同期】一方面我们抱团发展,第二方面就是我们的客户来了以后,我们有足够的货源给他们。因为好多大的我们的客户来了,你必须要有优质的螃蟹,他比如讲要3000斤要5000斤,要1万斤,你要有这个量,所以我把以前借钱给我这帮人都召集起来开了个会,然后大家都很同意说我来组建这样的专业,然后当时组建只有94户。

【主持人】就94个人参与了?

【同期】参与了以后,第一年我们把螃蟹,把这94户的螃蟹卖掉了以后我们还分了红。

【解说】仅仅一年的时间,合作社就从最初的94户扩展到了1199户。来自无锡、兴化的外地养殖户也慕名而来,纷纷加入其中。

特技转【同期】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社员 沈宏斌

那就是等于价格上它有个保护价给我们收购,所以我们要把螃蟹养好,销售的事就不管它了, 把螃蟹养好我们就能赚到钱。

特技转【同期】我当时就是说,只要你们一心一意跟我干,绝对亏不了本。为什么我们有个保底价收购,你们行情不好的话,我们来收,你只要把优质的螃蟹养出来,我们在这个市场,我们来卖个好的价格。

【解说】2014年,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邢青松又提议在合作社里组建党委。

【同期】因为我们联社有一百多个党员,我把这个事情跟我们镇里面去汇报了,我们这里面立马跟我们区委组织部反映,区委组织部很认可,我认为就是说我们要把党的力量加强了,我们螃蟹养这一块效益就更好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这些先富带后富,党员带群众,是这么一个管理组,一手抓党建,我们一手抓生产,所以现在我们合作社联社党委现在108名党员,现在大家积极都很高,热情都很高涨。每年我们要发展,每年都12个名额,我们把优秀的这些青年要培养成党员。

【主持人】慢慢的咱们党的队伍也在您的合作社越来越壮大。

【同期】对,越来越壮大。

【解说】一路走来,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不但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记录的是那些和乡亲们一起奋斗的日子。

【解说】今年七月,邢青松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高淳区砖墙镇永成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上任的第一天,他就给自己定了一个一点都不轻松的目标。

【主持人】我了解到您在今年的区委扩大会上,您发言,作为村总支书记发言说,我要让咱们村的总收入从0元实现到1000万元的增长,您干嘛要一上任就给自己定一个这么大的目标,不觉得这个压力很大吗?

【同期】是的,我在今年我们区委扩大会上,我是代表村党总书记去表态发言的。我讲到2020年,我的永成村总经济收入达到1000万。我一报出来以后,大家好多人用眼光都看着我,也有掌声。我认为1000万对我来讲,我有这个信心。为什么?因为我村里面它这产业,主导产业就是螃蟹产业,我怎么样把这个产业再做强一点,做细一点,我有这个信心来做这件事情。

【雨声+画面转场】

【抠字】20191225日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潘建林考察蟹塘

【外景同期】下半年的时间很紧张,我们把塘清淤了以后,把它进行消毒,消毒后要暴晒,暴晒了以后下一步要投放苗种,如果这个时候不抓紧请潘所长,省里的专家来给我们指导的话,我们就来不及。

【解说】虽然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邢青松公开表态,他要在2020年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0万,但是今年螃蟹行情并太好,丰产不丰收。因此,这一天虽然下雨,但是约好了水产专家前来技术指导依然按计划进行。

除了要提高养殖技术,这两天邢青松还在忙一件事,就是把村民个人的养殖水面以村集体经济的形式流转过来,养殖水面将达到两万亩,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特技转【同期】青松水产专业合作社社员 沈宏斌

发展规模农业以后(向)老百姓承诺,把我们的塘流转以后,我们如果愿意到这个公司来打工,他要希望养殖户可以进来参与打工,他给我的租金,还有分红。

特技转回【同期】我们一亩地1000块钱一亩的租金不能变,然后我们的分红收入1000块钱不能变,我们村民的打工收入不能变,三个不能变。正常的我们一亩地收入好的话,在3000(元)左右应该是没问题。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后,第一个,我们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富了我们村民的口袋,也富了村民的脑袋。因为他们人出来以后,这个事业更开阔了,然后最终就是说我们达到了共同富裕的这个目标。

【主持人】我给您总结一下,您的商业模式应该就是从联社到基地,到农民到品牌,到专卖店再到公司,然后从最开始的一人富裕到后来的合作社富裕再到现在的全村人一块富裕。

【同期】不,这一次不是全村了,这次我们是全镇了。

【主持人】全镇人!

【同期】对,因为我们全镇14个行政村,他们在这个区域的面积都全部纳入到我们这个村集体公司来了,然后到时候他们都会受益,每个我们砖墙(镇)的村民都会受益。

【解说】奋斗的这些年里,肩上的单子越来越重,邢青松却甘之如饴。

【同期】不管角色我怎么变,你理事长也好,书记也好,董事长也好,会长也好,虽然讲身份变了,我带动农民致富的这个心没有变。

【主持人】初心未变 决心没变

【同期】对,一步一个脚印的,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主持人】您看今天咱们在这聊天,其实时间过得特别快,已经是在2019年的年末的这样的一个时间段了,一转眼马上就要跨入2020年了。那么在2020年我国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知道您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村党总支书记,您身上的责任和担当,您觉得是什么呢?

【同期】我也是牢记我们习总书记讲的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我们合作社的社员让他们共同富裕,这是第一步。第2步把我村里面集体经济要抓上去,让我们村民要收益,让他们共同富起来,把周边的我们的农户都要大家一起共同富裕起来。

【解说】采访临近结束,我们在邢青松的办公室里看到了当年他在前线作战时的老照片,翻起照片记忆仿佛又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加炮声、枪声音效】。

【现场同期】那个时候我们在战场上,都有一个光荣弹,万一你(被敌人)俘虏了,自己要拉下那个光荣弹,要牺牲自己,绝不当俘虏。

【解说】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上摆放的是他的入党志愿书。邢青松再次和我们谈起他火线入党的经历。上面的手印是当年在前线时咬破手指按上去的。三十多年过去了,鲜红的血迹依旧清晰如初,一如他曾经许下的誓言,不曾改变。这就是邢青松的初心。

【画外音/现场】敬爱的党支部,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像小苗盼望阳光雨露那样,我殷切希望能早日一天投入您慈母般温暖的怀抱,在您的关心教育之下,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邢】这是我18周岁的时候写的入党志愿书。

【主持人】确实,您之后的所作所为我觉得也是充分地兑现了您当时入党的承诺。

【后主持】从胸口挂着两颗手雷,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战场到一猛子扎进自主创业的海洋,再到今天的带领更多村民致富,这一路走来,邢青松初心未改,底色不变,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他犹如一面插在固城湖大堤上的红旗,永不褪色!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 来源: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审核员:张超 丁永龙 王会敏
  • 责任编辑:潘容

你可能还喜欢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nginx